在民政部网站上,记者查询到,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是一家成立于1992年的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是国资委,登记管理机关是民政部,其2015年确以”慢病防治健康行示范项目”(B 030)获得了中央财政100万元资金支持。
记者就此向国家民政部发函求证。民政部回复称,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在民政部《关于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立项的通知》中,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慢病防治健康行示范项目获得立项,项目编号B 204;在《关于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立项的通知》中,也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慢病防治健康行示范项目获得立项,项目编号B030。
“并不是所谓的中国肝健康保障工程”,民政部相关工作人员称。此外,该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只有2014年、2015年两年,此后并未再获得中央财政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认证账号主体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的微信公众号———”中国肝健康保护工程”,还在继续推送文章,截至发稿时,该公众号最新的一篇文章推送时间是8月5日。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的社会组织身份,在该医疗救助工程宣传过程当中显得很尴尬。记者联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一位秘书处的工作人员表示:”工程资金并不是由国家拨款的,而是社会各界及企业捐助的,这项工程没有停止。”
该协会另一名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我们这两年基本上没有做这个项目,从协会的角度讲,已经不再向下推行了,至于下面是否还在做,就不清楚了。”
除了上海新科医院外,中国肝健康保障工程另外一家主要的定点医院”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附属医院”也涉及虚假宣传。在河南省医药附属医院的官网咨询窗口中,一位自称是赵医生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医院是公立三甲医院。
为了核实这位赵医生所说的话是否属实,记者以患者的身份拨通了河南医药附属医院官网显示的预约电话。医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是国家公立医院,是河南省(郑州大学)医药科学研究院直属医院。”
然而,河南省(郑州大学)医药科学研究院的工作人员表示,这家医院是一个独立单位,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郑州市卫计委有关工作人员也澄清,这是一家一级民营医疗机构,还劝记者,”不要去这里看病”。
还有一类工程直接以”中国扶贫医疗救助工程”为名,主办单位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产业扶贫委员会,但定点医院不少都是民营的肝病医院,如乌鲁木齐益民中医院等近10家,相关广告至今仍然在这些医院的网页首页和微信公众号上出现。
多位曾经到乌鲁木齐益民中医院看病的乙肝患者也向记者确认,该医院同样存在乱开辅助用药、欺瞒患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