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陵刻经处第六代传人金陵刻经人马萌青最后的坚守刀锋上的舞者

南京金陵刻经处第六代传人金陵刻经人马萌青三岁失聪因而安静且有耐心,身材魁梧双手有力;他穿着入时,年轻时还是个舞蹈爱好者,如今却乐于与黄卷青灯相伴;他刻了30多年的佛经,竟然不是一名佛教徒;他有手艺人特有的固执、缓慢,也满怀专注和对完美的追求,马萌青是一个矛盾体,但这种刚柔相济的气质反而让他成为了天生的刻经人。

南京金陵刻经处第六代传人金陵刻经人马萌青三岁失聪因而安静且有耐心,身材魁梧双手有力;他穿着入时,年轻时还是个舞蹈爱好者,如今却乐于与黄卷青灯相伴;他刻了30多年的佛经,竟然不是一名佛教徒;他有手艺人特有的固执、缓慢,也满怀专注和对完美的追求,马萌青是一个矛盾体,但这种刚柔相济的气质反而让他成为了天生的刻经人。

南京金陵刻经处第六代传人金陵刻经人马萌青最后的坚守刀锋上的舞者
南京金陵刻经处第六代传人金陵刻经人马萌青最后的坚守刀锋上的舞者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了南京金陵刻经处,见到了传说中金陵刻经技艺的第六代传人——马萌青,以及他的弟子王康,目睹了一本经书从雕版到印刷再到装订的全过程。

位于南京繁华地带的金陵刻经处虽门面不大,却因为与周边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环境格格不入,特别显眼。大门平时总是紧闭着,门楣上挂着金陵刻经处的牌子。经过的路人们总是很困惑:这究竟是印刷厂、出版社、寺庙,还是私人古宅?

“它既是藏书楼,又是出版机构,不仅要收藏古老经卷,还要负责印刷、流通。它是传播中国佛教信仰文化的重要高地。”大概没人比马萌青更懂这里,他在这个院落里经历了刻经文化的起起落落,自己也从一个失聪少年,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的继承人。

南京金陵刻经处第六代传人金陵刻经人马萌青最后的坚守刀锋上的舞者
南京金陵刻经处第六代传人金陵刻经人马萌青最后的坚守刀锋上的舞者

马萌青给本刊记者看了一张“传承谱系”,第一代到第三代的传承人由于年代久远记载并不完整,而第四代传承人多达19人,这是因为赶上了解放后的那次短暂复兴。此后在时间上出现了空白,直到1980年左右,第五代传承人周保伦和王金碌、第六代传承人马萌青,师徒两代几乎同时进入刻经处,可传承人数量锐减,到了第七代邓清之,已经是连续两代单传。

相对于浩瀚的经版修复工作,马萌青坦言,师徒四人的力量实在太小了,但他又觉得,跟过去比,这些年的情况已经不错了。“现在不管怎么说有两个徒弟,等他们学满3年出师就是第八代,这已经是我们最人丁兴旺的时期了。”他笑着说。

作为第六代传人,马萌青身上的光环比前辈们多了许多,他同时也觉得此时手中的刻刀和经版都比以往重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