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2017年,高层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意味着中国金融行业进入强监管的一年。银行、保险、券商、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也面临着与互联网金融同样的命运,而同样命运的背后是不同行业的趋同性。通过对银行、小贷和网贷这三个有相似性的行业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金融压抑过程中行业的规模、增速均出现放缓,混沌过程中行业领袖将发挥相对优势,内部分化将在未来更为明朗。

2017年,高层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意味着中国金融行业进入强监管的一年。银行、保险、券商、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也面临着与互联网金融同样的命运,而同样命运的背后是不同行业的趋同性。通过对银行、小贷和网贷这三个有相似性的行业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在金融压抑过程中行业的规模、增速均出现放缓,混沌过程中行业领袖将发挥相对优势,内部分化将在未来更为明朗。

资本市场——P2P更为优秀

由于以P2P为主体的上市企业稀少,国内市场基本以新三板为主且流动性较差,在此我们仅能以宜人贷作为代表。作为赴美上市P2P第一股,虽然在上市初遇到了破发的窘境,但宜人贷还是在2016年创造了半年10倍的骄人战绩。从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底,宜人贷的涨幅为178.5%,而同期道琼斯指数的涨幅为22.1%,宜人贷大幅跑赢指数。目前来看,首个在美上市的中国P2P由于其高成长性正逐渐被海外投资者认可。

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而在A股市场,传统金融的表现也十分亮眼。从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银行股整体获得了6%的绝对收益和10.6%的超额收益,招商银行更是逆势创造9年新高。这一方面是在中国市场,银行股起到了“稳定剂”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在2016年,银业行的基本面确实有所起色。

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所以,从市场表现来看,信用中介和信息中介的表现都较为出色,宜人贷作为P2P的龙头之一,由于市值较小且业绩优良,股价弹性远高于国内的传统金融机构。不过,从2016年8月下旬的表现来看,宜人贷的股价对于政策的变化亦非常敏感。

规模增长——网贷高速、银行稳定、小贷萎靡

相比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网贷行业的规模增长十分迅猛。2014年末,网贷行业的贷款余额规模刚刚超过1000亿元,但2017年一季度行业该值已经超过9200亿,几乎与全国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持平。目前,行业规模的上行趋势仍然较为明显,2017年二季度P2P网贷的贷款余额规模将超过小额贷款公司。

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与P2P相比,我国小额贷款行业的增长就陷入了瓶颈期。从新三板小贷公司的财报来看,小贷公司普遍把业绩下滑的原因归于宏观经济不景气、企业对贷款需求降低,优质客户难度大。

但除此之外大部分小贷公司目前都只开展了小额贷款业务,业务模式较为单一,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同时,在过去两年网贷行业高速成长的期间,由于网贷与小贷业务的同质化且网贷没有地域限制,网贷替代了小贷部分职能,而一些小贷公司也陆续转战线上或成为网贷平台的资产中介。从上图可以看到,2015年起网贷行业的贷款余额步入高速增长通道,而小额贷款的贷款余额则在9000亿~9500亿左右徘徊。

银行业的信贷规模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据银监会发布的一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2017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89.3万亿元,近年来银行贷款余额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2%~13%。但由于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迅速,以贷款规模的变化度量其规模扩张已经不再合适,而总资产可能是更好的度量指标。

近年来,大型银行的总资产增速在10%左右,而城商行的总资产增长速度在20%以上。这些中小银行风险偏好较高,经营策略相对激进,其通过理财、同业、委外业务等方式扩张资产负债表的同时积累了大量风险,这也为2017年银行业的强监管埋下伏笔。

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信贷结构——网贷短、银行长

据央行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银行业的贷款主要以中长期贷款为主,目前全国性大型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比重一般超过70%。而随着近两年房地产的火爆,大型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比重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2017年4月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已经接近75%。

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与银行相比,网贷行业的贷款结构正在发生相反的变化,短期贷款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在2014年末,网贷行业短期贷款比重为27.43%、中长期贷款比例为72.57%,而2017年4月,短期贷款比例已经上升到接近40%。这缘于2016年8月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后,在限额令的压力下,期限较长的大额资产开始退出,平台亦将重心转移到消费信贷、现金贷等期限较短的贷款业务,从而导致行业短期贷款比例的不断提高。从上表不难发现,2016年短期贷款比重的增长十分明显。

资产质量——银行好转、小贷恶化、P2P是个迷

经济下行周期,资产质量的下降必然伴随着不良贷款率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率从2013年的1%显著提升至2016年末的1.74%,银行业的不良率也一度成为市场焦点。不过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不良率环比下降了0.01%。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好转可能与新增房贷的分母效应以及工业企业回暖有关。

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与银行业相反,小贷公司的资产质量出现恶化,不少小贷公司将资产质量下降归结于经济下行以及银行业务下沉的资产端冲击。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小贷公司之间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我们统计了新三板总资产排在前十的小额贷款公司不良率,总体而言,小贷行业的不良率在2016年有明显的上行趋势。其中,商汇小贷和通利小贷的不良率在2016年大幅上升,分别达到9.61%和13%。但相对的是,鑫鑫农贷、宏达小贷和宏丰小贷资产质量相当稳健,鑫鑫农贷更是在年报中披露“创造了连续七年贷款无不良,本息无逾期的良好纪录”。2016年,商汇小贷、通利小贷这类不良率大幅上升的小贷公司,其经营状况也出现大幅下滑,在经济下滑过程中小贷行业也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后续可能进入“资产为王”的阶段。

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在网贷行业,虽然不少平台披露了“逾期率”或“坏账率”数据,但存在着定义不清、计算方式不一以及不良转让、回购之后零坏账的情况。目前,一些知名平台的“坏账率”和“逾期率”都低于银行业水平,其真实性有待商榷。未来,随着银监会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息披露指引》出台,平台的一些核心数据可能才会更加明朗和真实。就目前在美上市的平台信而富和宜人贷而言,两家平台近年来的坏账率均处于上行通道。

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盈利——小贷衰退,银行和P2P出现分化

从在新三板上市的小额贷款公司来看,在贷款余额规模停滞不前、不良高企的同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出现明显下滑。去年,新三板上市的小额贷款上市公司平均实现净利润2038.8万元,相比2015年减少22.4%(不包括摘牌的佳和小贷、三花小贷和通源小贷)。其中,2015年净利润最高的商汇小贷去年净利润同比减少56%,海博小贷则同比减少61.6%。

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银行业在近年来同样面临业绩下滑的压力。面对利率市场化和资产质量下滑的冲击,整个银行业的净利润增速在2015年跌入谷底。2015年末,四大行的平均净利润增速仅为0.69%,近乎零增长。

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但在四大行萎靡的同时,风险偏好较高、较为激进的中小银行仍然在不断扩张资产负债表,大力发展表外、同业和委外业务,保持着可观的利润增速、享受着金融自由化的红利。与传统大型银行相比,中小行更容易陷入“负债荒”和“资产荒”,能够出表的银行理财、同业和委外业务成为监管套利、获得利润的工具。当然,国有大行也不甘寂寞地在同业业务链条中充当了中小行的上游,以同业存单方式为中小行提供弹药。所以出现了银行贷款买理财、银行委外买理财等脱实向虚的金融空转活动。

不过,这一趋势在最近被彻底打破。2017年,决策层将防风险和调结构放在越发重要的位置,“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被多次提及,而政策传导至金融体系的速度和强度也超出市场预期。银监会在3月、4月连发8文对银行业加强监管,提出“三套利”、“三违反”、“四不当”的问题。与互联网金融一样,银行业也开启专项整治活动。

金融自由的终结意味着金融压抑的来临,传统金融和新金融豆浆面临挑战。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些同业、理财、委外发达的股份行和城商行将最为受伤;对于P2P而言,大平台的相对优势将越发明显,而中小型平台将或面临更大的挑战。

2017年Q1股份行、城商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出现明显放缓,而四大行整体出现反弹。具体来看,2017年一季度国有银行的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35%,而中小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出明显下滑。

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其中,“同业王者”兴业银行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5.6%,中信、浦发、南京银行等同业投融业务发达的银行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利润方面,股份行的拨备前净利润增速从去年末的10.94%下降到了0.8%,几乎零增长;城商行的增速也从17.4%下降到3.6%;国有银行则从2016年的0.76%增长至7.2%。

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对于网贷行业,目前披露财务信息的平台数量较少。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通过上市公司及新三板年报和平台主动公布财务信息的平台有28家。其中,2016年已经实现盈利的平台有17家,处于亏损状态的11家,盈利平台占比为61%,不少平台实现盈利增长或扭亏为盈利。不过,拥有较强背景的上市系平台并不能描述网贷行业的群像,在行业竞争激烈、合规成本增加的背景下,资源禀赋较弱的中小平台可能将面临更加苛刻的考验,而一些规模较大或者有相对优势的平台可能更容易在这场“淘汰赛”中胜出。

价格——利率上行、P2P逆势

在金融去杠杆、防风险的背景下,国内的市场利率从去年末开始明显上升,金融机构间的融资成本也处于近年来的高位,由于短端利率的快速上行,国债收益率曲线逐渐扁平化甚至出现了局部倒挂的现象。目前,国债长短端利差已经处于历史低位,这意味着流动性收紧之后短期融资成本的上升和市场对未来经济的非乐观预期(低通胀、低长端),利差收窄往往会伴随着风险事件的发生,目前的市场环境与2013年“钱荒”类似。

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伴随着 “负债荒”的银行间流动性饥渴,货币市场利率也出现明显提升。货基代表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在去年年中为2.4%左右,而目前已经超过4%,天弘基金也顺势一“基”绝尘,成为万亿级公募航母。

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在此背景下,由于网贷行业2017年面临较高的合规成本,不少平台下调了预期收益率,网贷行业相对于其他理财产品的利率优势在缩小。不过利率下行也部分反映了行业风险溢价的下降,在行业合规、整改完毕前,这一趋势恐怕将延续。

趋势——政策收紧、规模增长放缓

我们曾在不久前提出了以贷款余额增长缺口和平台数量环比变化描述行业短期景气程度的网贷美林时钟,在此,我们也用同样的方式度量了银行业的信贷增长缺口。结果显示,虽然银行和网贷受到不同政策影响,但2014年下半年起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的贷款增长趋势几乎保持一致,进入2017年后两者的增速都出现放缓且缺口指标都有加速下行的趋势。这与决策层防范金融风险,收紧金融行业政策有莫大关系。

P2P网贷、银行、小贷对比后 我们发现了这些

以目前的政策执行状况而言,2017年下半年,传统金融和新金融或许还将面临较为明显的金融压抑。届时,无论是在银行、小贷还是网贷行业,较为稳健的行业领袖的相对优势将越发明显,两极分化的现象将进一步深化。而在利率上行的环境下,现金类和固收类资产仍然是不错的投资选择。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