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重磅级大佬谈P2P网贷风控

央行副行长张涛重点表示,需要把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纳入全方位的金融监管框架,不忽视监管空白,不留下监管死角。

6月12日,2016陆家嘴论坛在上海正式开幕。会议上,互联网金融成为了最为重要的讨论主题之一,包括央行副行长张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以及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三位重量级大佬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开炮”,焦点不约而同都聚焦在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风险管理。
央行副行长张涛重点表示,需要把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纳入全方位的金融监管框架,不忽视监管空白,不留下监管死角。
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则认为,好的监管不会压抑创新,对风险要有所把握,度的把握确实比较考验政府的监管能力。其中他特别提及,创新的本意是好的,但在创新过程当中没有把风险防范好,这种创新有可能到后来控制不了。
吴晓灵则是多次提到“穿透式监管”,呼吁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关注最终投资人和融资人,分清投资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切实落实投资人适当性原则,缩短风险链,减少系统性风险。
从不留监管死角,到创新模式下风险把控,再到缩小风险链,三位大佬几乎将中国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行业中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一一揭露。尤其在P2P目前的各种创新模式下,风险管理是否能够保持在红线之内、亦或具备更加专业的水准,成为众多P2P平台将面临的拷问。其中两大层面创新令人瞩目。

P2P网贷风控

三位重磅级大佬谈P2P网贷风控

P2P风控增信模式创新:去担保公司,牵手保险
作为在国内P2P发展的早期模式,“P2P+担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为了P2P平台增信的重要手段。不过在缺乏明确监管的情况下,目前的确有许多担保公司为了追求更大的收益,大大突破杠杆比例,网贷公司担保倍数突破10倍警戒线。由此因为系统性风险,导致担保公司面临倒下,网贷平台也将被拖垮并不在少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近期的易九金融与贵州省能源担保公司就是典型的案例。
在这种情况下,P2P风控增信模式推陈出新,提出了“P2P+保险”模式,即保险公司为P2P平台提供特定保障,从而降低P2P平台运营的风险,达到增信目的。目前,P2P行业实现与保险公司合作的P2P平台有超过90家,其中达成履约保证保险合作的平台仅21家。
就保险公司相较于担保公司与P2P合作的优势来看。首先,保险公司是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商业保险公司,较担保公司而言,属于专业的金融机构;第二,保险公司承保的规模一般在千亿级别,担保公司与其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第三,保险公司通过大数法则、专业风险控制,能够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且不存在自融现象。
以国内首个推出“履约保证保险+P2P”模式的米缸金融为例,凡是在米缸金融购买经天安财险承保的理财产品,投资人都将获得由天安财险出具的保单,一旦发生逾期,天安财险将根据保单约定,对本金和收益承保。据米缸金融董事长曹晓峰透露,作为为米缸金融提供保险的险企,天安财险为此新成立了信用保证险部,又从银行挖了很多人,在选择与P2P合作上“有很大力度”,也可见保险公司的专业性。天安财险副总裁张宇生则表示,在与米缸金融的合作中,会针对每个项目、产品的合作进行严格的风险识别流程以及基本的风险提示。据了解,米缸金融与天安财险的合作按照监管部门规定,保险责任期在一年以内的产品是实行报备,保险责任期超过一年实行审批。
由此可见,在风控增信模式创新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如何实现合作双方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风险管理、资产信调等等。
P2P资产端模式创新:创新活跃,红线模糊
在资产端,P2P平台也将做更多创新,已经出现P2B、P2G、P2F、P2N的创新模式。票据、保理、保险、股票,货币基金、消费金融、融资租赁、产业链金融、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等产品,都与P2P结合。
未来,在综合性的P2P平台上,丰富的金融产品,将从收益率、安全性、流动性等各方面,帮用户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其中,五大热门模式分别为:消费金融、产业链金融、三农金融、房地产金融与不良资产处置模式。
不过,资产端的活跃随之而来的就是风险红线,其中最为典型的模式就是首付贷这个新型产品,在轰轰烈烈上线几个月后就被政府喊停。尤其在三月,中国金融监管部门,正密切关注部分地区房地产行业融资风险。将要求商业银行对于住房贷款申请严格审查,如果首付资金来自高杠杆融资类贷款,则不应发放贷款。这个被称为买房的万灵药顿时成为众矢之的,无疾而终。
同时,还有资产荒的问题也异常突出。米缸金融CEO曹晓峰表示,三大原因导致了中国互联网金融资产荒,其中就包括了资产规范化。“一旦需要合规的资产,可选择的范围就缩小了。”曹晓峰介绍道,互联网金融从去年7月开始整治,合规是主旋律。而在此之前的行业,资产端创新层出不穷,“而我觉得有些创新有些过度,缺乏合规这个大前提。现在朝着合规的方向走,资产的类别上可选择的范围自然就比较更少。”
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员崔祝祯则认为,资产端的创新一定是微创新,结合原有的模式与业务,做局部环节的改良,而不是包装出来一个新产品,或者牺牲对风险的把控。“如果对风险的转移没有找到合理的出口,前面的创新都是自堵出路,积累风险”。
可见,无论是风控增信、还是资产端的创新,都面临着诸多问题,并且都聚焦在风险管理之上。不过在更加成熟的监管环境中,P2P也会此受益。正如在此次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所言,不能因为P2P等网络贷款出现问题而将其一棍子打死。P2P主要服务于小微企业和国民经济薄弱环节,是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有其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广阔的前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