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漫长的2015年儿童节终于过去了,紧张又充实,好像突然间,我这个年纪的家长们就都变成了孩奴,这也是我之前的一个朋友在微信里面和我交流的词语,深有同感……(附几张六一陪孩子去周边镇上小学的慰问演出照,开心和辛苦总是相伴随的)
小学门口跆拳道慰问演出小队伍的合影
学校招待室里面,吃着棒棒糖玩着剪刀石头布的开心
小伙伴们认真的表演
言归正传,在我坚持看完了自己之前的三篇文字后,确实可以感受到值友们在评论里所说的:废话多。
这样的乱弹风格估计是源于我酒后的啰哩啰嗦,可能一日不去戒酒,就很难改的掉这个毛病,目前…是没有计划去戒酒的,所以…还请大家快进并且包涵……
这一篇忍不住偏题要摆乌龙(事实上,是我真的忍不住想换换口味了 ),也是我在准备用一个系列谈青茶和用一篇谈青茶之外,另做了一个选择,因为一篇一篇的详细的开写一类茶,总会觉得很乏味。
如果一篇文字,连摆的人都乏味,那么看的人可能就会有吐的感觉,就像我以前读书那样,整晚都写数学,是受不了的,要是夹杂点语文物理就没那么难过了,如果再加点武侠小说情感杂志,那就是有趣了……
今天这样简单的一篇文字来摆乌龙,其实也只能是简简单单的介绍一下我最近喜欢上的几款乌龙茶。所以想当成系统或者总结性的方式来看,肯定是不能满足的,关于乌龙茶我后续还会参杂着写,……如果批评不是那么强烈的话。
为什么我说乌龙而不说青茶呢,因为据我所查阅的资料来看,福建茶的名称从出口命名来看,可能是按照下面这个方式过渡的:
鸦片战争前,一般是叫武夷茶,鸦片战争后武夷茶大量出口,开始有乌龙茶之名,青茶原先是指乌龙茶的在制品毛茶(生茶,没有烘熟的意思),1930年前海关是按照乌龙、包种、小种三个品名统计。
1952年开始,国家商检部对出口茶叶检验标准修改,所有茶叶分为红、绿、乌龙、压制茶、其他茶和副茶六类,乌龙茶分为乌龙和包种,再后来出现了闽烘青绿茶这个分类,就是我们说的青茶了(最新的出口分类标准是: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
类似下图的论证因为理据均有出处,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可信的。然后说明一下,如何称呼一款茶,其实我们看一下历史流程,这些称谓并不是很严谨,我写上这些,只是把我偶然查阅到的一些资料和大家共享而已。
我接触到乌龙茶,是因为之前迷上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铁观音,以前有亲戚送了我一盒满庭芳,品牌是仙踏石,喝了这款满庭芳之后,我就迷上了清香型铁观音,我还曾经专门去淘宝找到这家店铺买过这款茶,所以对品牌和款号比较有记忆,只是满庭芳这个名字后来再买的时候已经改为良宵引,这是让我非常不解的事情,因为我迷上这款铁观音的原因,是因为它泡开后真的非常香,满庭芳的品名确实名副其实,至于改为良宵引这个品名,虽然也有很多古意,但是我就没有办法从品名上面理解这款茶的特点。
后来,我又改喝浓香型铁观音了,原因是喝过一次八马家(最近级别虚标被报道了,我表示很解气,支持央视 )的小浓香,然后觉得滋味很棒,再后来,因为送人,还在实体店里买过很贵的华祥苑,不过自己也假公肥私了一盒,说多了怕露馅(因为一直瞒着家里的那位)……,例举都是知名和印象深刻的,总体来说,铁观音给我的最大魅力就是香气,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面也说过,香气是乌龙茶的灵魂……之一吧,再之一是耐泡,一般开一小袋,我的小紫砂壶可以6-7泡,盖碗就更厉害了(盖碗小),反正基本上说,如果一天的早上选择了喝铁观音,那么会一直到下午3点左右,我才需要另泡一款茶。当然,这个结果要基于你和我类似的要求不严格或者饮水量没特别大。
第一次喝到台湾乌龙,也是要感谢我第二篇里面重点提及的那位开茶楼的哥哥,有位本地大学老师的学生,去台湾旅游后,送了老师一盒阿里山乌龙,后来带去茶楼一起品鉴,当时老哥说;很棒,非常明显的栗香,我也在座,好喝确实,而且多泡依然。
于是……对台湾乌龙留有了深刻印象,不过却一直无缘再有接触,之前看到有值友写文章去台湾旅游参观乌龙茶店,店内的那种古朴感觉还是蛮真实……,我一直没有开启过台湾之旅,还是比较羡慕能有这样观感的,希望可以尽快感受到一衣带水的同胞的生活和环境。
关于台湾乌龙的再次接触,是直到有一天,我在淘宝发现一个品牌茶庄——王德传。
刚开始,王德传家吸引到我的只是一款试喝装,
王德传茶庄 台湾乌龙茶 高山茶 试茶试饮 品尝包 茶叶旗舰店…
10元两泡,一泡指定的主茶(基本上都是安尚乌龙),然后另一泡可选,留言或者随机配发,品种其实不少,截图如下
10元两泡还包运费,价格很地道,每月都会有一次,会不会很赞 ,然后基本上我每月都来一次 ,希望……不要因为我写的这篇文字,最后把这个试喝活动取消。
收到的实物很赞,如图
晒下主茶安尚乌龙详细的图片
安尚乌龙的干茶,外形干净,颜色梗红茶褐,烘焙的时间可能比浓香铁观音更长,开泡后栗香味明显,汤色明亮清澈,入口片刻即回甘饱满,耐泡程度在6泡以上,价格适中确是很有特点的一款,能一直作为主茶,并非无因。
现在再重点说下王德传家的另一款茶:文山包种。
包种的名称,源于福建旧时当地人习惯将四市两茶叶用两张方形毛边纸包成四方包出售,现在台湾是泛指用武夷茶的制法做的茶(外形上我来区分就是条索状的,而台湾乌龙和福建铁观音等类别是颗粒状),文山包种则是特指台北市文山优良茶区的纸包茶,在台湾当地久负盛名,和南部冻顶茶并称:北文山,南冻顶,上图说比较好
小袋包种
干茶,条索乌龙茶,细看墨绿色,发酵及烘焙时间应该较短
洗茶的叶底及茶汤
细看叶底,条索清晰肥厚,叶片青绿,梗红明显
依然耐泡,清香型
个人感受,王德传家的文山包种,优点是清香耐泡,叶底也不错,条索清晰肥厚,缺点是碎末多,每泡杯底均有碎末,稍有遗憾,不知道是因为小袋装运输中压碎还是出厂级别问题,不过完全值得一品,毕竟是久负盛名的茶款,品后也完全不会有大失所望的情况出现。(对碎末的排除,我建议干茶先倒入空盘,再入盖碗,这样碎末多留在盘底,盖碗出汤的时候就好很多。)
然后顺带说下王德传家的梨山乌龙,这款茶几次泡喝的时候都没有拍照片,毕竟之前没有想到过写这篇文字,请大家多包涵,因为我对这款茶的感受没有价格那么明显,所以不太有兴趣再做详细介绍,在此简单说下,实物是比较像清香型铁观音,泡开后也是明显的清香铁观音的风味,回味……没有太多回味,就价格来说,梨山乌龙是稍高价的一款,查阅了一下,价高可能是因为属于高山茶的原因,性价比来说,我可能觉得类似的口味和价格,可能八马家的铁韵或者华祥苑的金凤凰也是不错的选择。
因为以前喝茶没有拍图的习惯,要图文并茂的话,需要重新开袋,而乌龙茶都是非常耐泡的类型,一天也只能喝一款,所以其他几款茶我只能在后面几篇陆续介绍,请大家继续关注。
前几篇的时候我说过,会逐渐掺杂一点茶具的介绍,前一篇说了盖碗,这篇我说下瓷杯。
先要申明的是,高大上的晓芳窑,天予窑我是买不起的,京德的也没有,期盼高大上的茶友们可能要失望……
今天说的仍然只是我买茶送的两件赠品茶杯,因为我对于茶及茶具这种比较有中国特色的,又可以有细致工艺的类别,在看了很多值友晒日风的,英法意风的瓷具之后,我内心之中还是有些保留意见的,望见谅……
先上图天猫八马旗舰店赠送的成艺瓷杯
富贵吉祥牡丹花款式,完完全全的中国风,带滤杯,瓷白色,工艺严谨,色泽柔润,
杯底和杯盖反面包括滤杯的滤孔,釉面都很完整干净细腻,富贵牡丹花图案是凸起的,手感光滑,做工经得起推敲,一直没舍得用,呵呵……其实淘宝价格也就在30元左右吧,搜索成艺茶杯,就出来很多,福建德化的知名品牌,德化是一个非常有陶瓷生产历史的产地。
然后就是谢裕大家送的一个恒福茶杯,恒福是不错的广东茶具品牌,这款是他家很有特色的自在杯,上图
茶杯带滤网的设计,据说是邓小平请撒切尔夫人喝茶,撒切尔夫人不小心嘴中喝进了茶叶,吐杯中还是吃下去…… ,估计当时蛮尴尬,然后引出发明的这种茶杯,(外国人是厉害,我们喝进了几百年都没人想过去改…… )
设计还是有美感的,滤网这块是月牙形
恒福的这款茶具也是很耐品的,首先没有瑕疵,外形过渡和釉面手感都很自然润泽,价格也在几十到100之内,不离谱。
为什么我摆的是两款赠品茶杯(真实原因是……我买不起贵的),其实本身喝茶只是一个日常事,我想说明的就是买回来供着,不如买用的。
之前有朋友在评论里面问,300元瓷茶杯和紫砂壶的问题,我个人感受,不追求高大上的话,这个价位内的瓷茶杯已经足够好了,但紫砂壶就不行了,因为蛮长时间一直有人在炒作,从日用品角度来说,价格离谱,就像瓷具的……那些窑,这其实并非一个好的风气,普通人远离比较好。
上面我说,对于茶和茶具的设计和风格是有所保留的,原因是一些国家的茶具,虽然很多国家现在也喝茶,不过中国茶还是有强烈的中国地域人文特征的,在我看来,在这片土地上喝茶,配上传统的茶具才更搭一点,比如大茶壶,瓷茶杯,盖碗,紫砂壶等等,再多一点杂七杂八的人语车喇叭或者戏剧……
我个人对成都的那种路边茶馆的感觉一直都是很向往的,几位老友在一起围着桌子畅谈,先说茶再说人和事,其实是非常带感的一种氛围,喝茶本身就应该这么接地气的,如果这种氛围夹杂着日式,英法意式的茶具,我都无法想象那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况了。
因此,我很反感日式茶道,包括功夫茶,包括很多茶人要求复兴的所谓中国茶道,再牵强到某某道,某某禅,虚无又空洞,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程序化,还有那些普通人几年都用不了一回的所谓技艺,和反人类基本没区别。(这段我说的很直接,会不会极端激烈了一点,见谅)
如果你只是一个人,可以捧着手机或者是一本书,又或者在电脑前,泡杯茶,安静又惬意,无需自寻烦恼的一天……
下一篇怎么写,我又迷茫了,因为摆乌龙之后,意犹未尽,可少喝几天,绿茶又是难舍,世事总是这样,有爱有恨,悼念东方之星上面的那些老人,愿逝者安息,其实你我也只是一个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