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篇,对于大家不断的关注,非常感谢,无论任何观点。
可是估计看完前两篇的朋友们,都不会想到我第三篇会写涌溪火青这款茶,真实的原因是,这款茶我确实非常钟爱。
其实,我从第二篇完成一半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想法:我是不是应该把一款喜欢的茶写的更仔细一点,图片更多一点,展示出来的东西更细致一点,但是基于前五款都是知名度如此之高的名茶,市场或者历史已经完美的给其定位,所以我能写的只剩可怜的那一点点乱掰……好吧,我又在推脱,真实原因是我很少写这类上图的……
然后这一篇,刚一开头,我就发现报应来了,而且很快,因为我刚刚在第二篇中冷嘲热讽了各种茶的所谓的追名逐利,而现在,说到这款涌溪火青,我马上就得跟着一起追名逐利,这真的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
但是为了真实的表明我自己钟爱这款茶的原因,我只好减少显摆我那一点点浅薄的文字水平,这篇,我会多一点图来展示,因为我现在比较会上图了,要多熟悉熟悉。
先是干茶
然后头道,洗一下,盖碗是非常方便的利器,洗后还是珠形
兰花舒展,很喜欢这样的感受
然后,然后,一直在舞,
叶底,基本都是一芽两叶,级别高低的方面,我没有过多的资料去对比,但是品质比较规整,无单叶单梗,无碎茶。
光线不同,手机拍摄以及拍摄水平敬请大家原谅。
仔细说一说喝的感受,因为泡的过程,感受一直都很愉悦,所以会很期待,第一道很香,但是会有明显的苦,不涩,第二道开始,就是甘甜,混合着香,很愉悦很舒畅,香味很正,兰花香,而且在绿茶里面,耐泡程度属于比较高的一款。
第一次喝到涌溪火青款茶的时候,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喜欢喝爸爸的茶杯,突然那种记忆里面的味道冒了出来,虽然不是同一款茶,不过我父亲喝茶的时候,黄山毛峰这类茶应该还是皖南比较高端的茶叶,而同属皖南的泾县的茶,当时是比较低价的,以我家当时的经济条件,喝泾县茶是比较好的一个选择,所以,我自身还是比较赞同我在第二篇里面谈到安吉白茶的时候的一个话题,无论你用炒青或者烘青工艺,其实,这款茶叶本身树种的香型是不好改变的,能改变的可能只是外形和香味浓淡。所以,我喝到涌溪火青的时候,那种以前喝我父亲茶杯一样味道的感受,让我马上就爱上了这款茶,时不时会拿出来泡一开,这也可能只是一种缅怀,因为我父亲去世已经两年了……
再说回茶的话题,我顺带说一个同产区的绿茶,汀溪兰香,对皖南绿茶有了解的朋友们,应该会知晓。
上图还是比较好,先是干茶,这款兰香是机制。
泡出来很绿,芽头小,很漂亮,突然我最近爱上了用盖碗,看上去会很舒服,玻璃杯的舞动虽然好一点,但是盖碗呈现出来的白和绿也是难以比拟的。
第一泡洗茶后的茶底,很干净,黄绿的感觉也不错的,基本上喝茶我还是建议洗一下,盖碗就只能下投,因为水很少,倒水的时候顺着边走,会有很不错的感受。
第二次倒水的感觉还是一样的清爽,嫩度非常高,这是机制茶的优势。
说一下我对汀溪兰香的感受,应该不会合适所有人,因为茶汤很淡,过于清爽,但是茶有不同,就像我们吃多了红烧肉,还是得吃一些爽口的蔬菜。
汀溪兰香还有的优点是价格低廉(涌溪火青一样低廉),工艺应该和黄山毛峰一样,属于烘青茶,不过也是有类似问题,机制茶的青味明显,这款茶我应该不会再单独写,所以在这里占用一点篇幅,有喜欢的朋友可以淘宝试试,因为兰香茶目前我在天猫只看到过两家比较正规的茶厂,选择余地不大,不过品质我估计区别不明显,从zdm实惠的角度看,看看哪家有活动,更合算一点,我买的这家是大南坑旗舰店,这次的火青也是他家的,基本和以前喝的一致。
现在来补说一下龙井,补说的原因,是因为我在第一篇的评论里面有看到很多朋友在争论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还有一些关于真正西湖产区的问题,然后我回头再看第一篇,发现自己确实没有把自己关于购买龙井茶的经验说的浅白,因此为了和我一样小白的人的钱包着想,我觉得应该补写一点。
先上图,我在卢正浩家购买的天下系列天红款西湖龙井
从包装说明看,是西湖产区,具体是狮峰山区域,手工炒制。
拿卢正浩这个品牌来说,是因为我买的龙井最好的就是这一款了,他家应该是龙井的正规茶企,浙江茶企发展很快,目前有非常多的类似企业,原因是龙井43号茶树已经非常广泛的种植。
龙井43是中国农科院茶研所从龙井群体中选育出来的国家级优良品种,我的理解就是经过科学论证最好的龙井茶种,这款茶种在浙江目前是广泛种植,而且据我查阅和了解,山东的崂山绿茶和日照绿茶都是这一脉。
从天然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浙江省的环境是做的非常好的,很多的区域合适茶树的生长,杭州西湖产区的环境在这方面其实并没有唯一性。
我个人认为从茶青(茶叶鲜叶)品质的角度来说,已经不是西湖产区所独有。
接下来说的是工艺,因为之前的国家茶业体制,制龙井茶的技术在国内是公开的,这个大家可以查阅一下关联资料,应该说在公有制发展最火的时候,无数茶社茶厂都在学习参观考察西湖龙井茶。
我们可以先从比较简单的机制茶说说,因为这个好理解一些,在制茶设备程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龙井茶青的外形、内质也十分相近的情况下,所出的龙井茶,即使是资深茶叶审评者也很难分清哪个是西湖产区,哪个是其他产区。所以机制的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在色香味形上更相似,如果硬要将两者区分,一是不易,二是从喝茶的角度来看,没有意义。
然后说手工茶的区别,从之前我查阅到的资料来看,有几种情况,一个是使用龙井良种茶青,并向杭州聘请炒制龙井茶的高手来炒制,另一个是西湖产区的茶企直接购买其他产区优质茶青 ,炒好后直接充作西湖产区的龙井,分析一下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就是因为很难用物理检验和化学分析手段鉴别不同产区的龙井,目前流传的所谓的有效办法:是靠懂得龙井茶品质与制作工艺的专业人员进行感官审评。也只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且难度很大,准确度很低。
所以茶青类似,工艺类似的情况下,花空心思去争辩或是去分辨西湖龙井还是浙江龙井,对于我们普通的喝茶人来说,我认为没有意义。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买?
别忘了,龙井茶还有一个级别标准,如图
所以,关于购买龙井茶,我有两个不成熟的建议,可以供大家参考
一是建议选择正规品牌,我自己是只选择一些取得过授权认证的知名品牌,比如西湖,卢正浩,贡,御等等,具体可以参考下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的官方网站,里面有一个授权专卖店,基本上取得认证的品牌都在里面了,属于可以比较放心购买的品牌,至于不在其中的品牌,建议慎重,或者说坚决别买,因为取得认西湖龙井认证的茶都未必能保证是西湖龙井产区茶青,何况那些没有通过认证的品牌呢?
龙井茶授权专卖店链接
二是建议严格参考之前我贴的等级标准,不管你是聚划算,还是店铺促销,还是某某大品牌,你如果标了特级,收到我试喝,发现不符标准,申请退货,这样也能杜绝一些商家的以次充好,级别乱标,长此以往,不是坏事。
关于龙井的话题,还请大家多发表意见,我暂时属于言尽于此了……
然后有网友建议我开篇写下茶具,其实是很高看我了,因为我喝茶的历史和水准还是比较粗浅的,所以高大上的茶具还没有配置,呃,好吧,老实坦白,因为舍不得花钱……
不过今天我还是说一说这段时间里面,比较喜欢的一个茶具,很普通但是很有历史感,是的,就是我之前提过的:盖碗。
涌溪火青和汀溪兰香的图片里面,我用的都是盖碗,白、透、薄,但却是很普通的骨瓷,是我在老同志普洱茶店里买茶的时候赠送的一个赠品。
上图比较好。
刚刚这泡,就是之前我所展示的,卢正浩家的那款天下系列的天红西湖龙井,其实他家这泡单卖只是12.8元,含量是3g。偶尔喝一袋,还是能承受的,盖碗的优势是:碗白、茶绿、汤清,看起来是有一种愉悦的,但是它只合适在家中,这种愉悦和悠闲带去工作的场所是不合时宜的,慎重……
鲁迅曾经写过一篇《喝茶》,就谈过盖碗,不过这位大神的文字可能和现时代不合拍了,所以好像很久都没有人再提过,摘录一段大家品味下:
某公司又在廉价了,去买了二两好茶叶,每两洋二角。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的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所以,盖碗与我,也算作是一场附庸风雅吧?
之前的评论我回复说过,想在第三篇说一下绿茶工艺的事情,看来又要挪到下一篇,不过要是说绿茶的工艺,避免不了要说到信阳毛尖这款茶,还请大家在评论中帮我多一点思绪……感谢,因能看完。